|
记得三四年前去杭州的时候,特意去了两个地方,一个是岳王庙。岳王庙有一块石碑,我当时还在旁边拍了张照片,上书:王曰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
说道文官不爱钱,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莫过于海瑞。但是他除了个人的清廉外,除了他大骂皇帝那些事之外,有为地方、为部门事业、为国家做出了什么明载史书的贡献了吗?几乎没有。
我去杭州特意去的另一个地方,叫于谦祠。不知道论坛里有多少人知道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反正我是在大学时看《明朝那些事儿》后才知道的,远远晚于我知道海瑞。
关于于谦的功绩,网上说的很详细,这里就不提了,反正可以肯定远远超过海瑞。可重点在于,于谦也是一个清官。为什么同样是清官,功绩一般的海瑞在后世的名声远在对国家有再造之功的于谦之上呢?我们是需要于谦这样的清官,还是海瑞呢?
说道清官,最近我读到一本书叫做《清帝国的改革突围:国运1909》,书中提到清末张之洞,说道:“著名的汉阳铁厂,从选址、引进设备到技术工艺,几乎步步出错,轰轰烈烈大炼钢铁,早就了一大堆劣质产品。”而“总是和钞票过不去的张之洞,有一点品质相当过硬——廉政——仅此一俊,便可遮仅百丑。在他的清廉外表下,那些危害不亚于贪污受贿的面子工程,得到时人和后人的一概谅解,就当做交学费了嘛。甚至在他那些管理缺位而贪污盛行的改革事业中,小鬼们的腐败也被阎王的清廉彻底漂白,无人问津。同时代的刘鹗在其《老残游记》里痛责这类‘清官’:‘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以为不要钱,何所不为?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眼所见,不知凡几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