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鲜队是唯一没有带厨师的球队,吃的是自购南非本地食品,喝自烧开水。所有的球队都在玩球,朝鲜队在玩命。比赛结束后,有巴西队员主动向朝鲜进球队员8号志尹南交换球衣,而朝鲜队员却无一向对手提出交换球衣的请求。这是由于赞助商向朝鲜队提供的比赛服有限,朝鲜队甚至没有训练服和休闲服,连训练和就餐也需要穿着这套令人自豪的火红色的比赛服。
朝鲜队员每天的工资是12元,一年144元,整个朝鲜队的一年的收入在3000元左右,这相当于罗比尼奥在场上奔跑20分钟的薪水。为朝鲜队进球的志尹南,他的薪水是卡卡的四十万分之一。

1999,上海四国邀请赛,朝鲜队因没有免费午餐,靠酒店经理给的糖果充饥,击败中国队后队员喝着中国队扔掉的半瓶水庆祝。2006年中国公司赞助给朝鲜队的球衣,到 2009年还是穿着这些球衣,打进世界杯。
在东北话“不差钱”成为全中国的流行语时,与我国东北一江之隔的朝鲜足球还在为这三个字发愁。差钱是一定的,看跟谁比。算一笔账,一个朝鲜高水平运动员的月薪是12元人民币,他的运动寿命是10年的话,职业生涯中能赚的钱是12×12×10=1440元。若是同朝鲜国内普通老百姓相比的话,足球运动员的生活水平还是属于中上层的,起码衣食无忧,并能保证正常训练之需。
先从“吃”说起吧,曾经有中国媒体报道说,在沈阳海狮效力过的三名朝鲜球员中,有一人曾经吃猪肘吃到胃痛。朝鲜的伙食供应的确不够丰富,但如果说球员吃不饱那也不太可能。至少在一级联赛球队的球员中,伙食还是有保障的,朝鲜的蔬菜很丰富,肉类食品稍显紧张,但鸡蛋是有供应的,中午泡菜是必不可少的。在球员餐厅里往往都摆着哈尔滨啤酒,但那只是摆设,球员不能喝的。
再说说“穿”。队内装备都很充足,队员们也习惯了等待领队、教练定时配发。他们穿的没有任何世界知名品牌,自2006年起,一家叫鸿星尔克的中国公司开始为朝鲜队提供装备,没想到3年后朝鲜队将穿着这套服装去世界杯舞台上展览,朝鲜也成为第一支由中国企业赞助的世界杯决赛圈足球队。可谓好心得到好报。虽然朝鲜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但朝鲜政府并没有对公司对运动队的赞助实行配额限制。鸿星尔克公司可以根据朝鲜队的比赛需要提供朝鲜队所需的资助。
“住”也不愁,朝鲜的住房本来就是由政府分配给国民的,若是赢得国际荣誉,将会受到“国家英雄”待遇。比如2006年朝鲜青年女足赢得世界冠军,人人都分到了房子和奖金,有些甚至还得到了政府的公职。仅仅奖金一项,就是普通人好几年的收入总和。而本次朝鲜男足冲击世界杯成功,奖励规格可能达到对奥运会金牌选手的奖励标准。
出行则由球队统一安排,球员不能买车,但是可以享受免费乘坐平壤地铁和无轨电车的待遇,而普通人乘坐平壤地铁需花5朝元(约0.25元人民币)。
朝鲜给中国足球带来的冲击力,从不亚于日韩。国内媒体经常用“苦孩子早当家”的例子来说教国足,国内媒体曾经报道:朝鲜到中国打比赛,赛后将场地提供的矿泉水统统整理好带走。昔日足协掌门阎世铎在看到朝鲜四五名球员合买一瓶可乐时,哭到用头去撞栏杆。这些报道真实与否我们无法调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跟日韩这样的亚洲巨无霸相比,中国足球还可以找到各种客观上的理由,然而对比朝鲜,我们就等于是被人一层一层的扒到赤身露体,毫无借口可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