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五月份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妹子,我想要是直溜溜追上去,肯定要被灰头土脸打回来,应该采取狮子老虎捕牛羊的套路,于其不经意间先拉近距离,取得妹子的信任才有胜算。妹子不仅人长得漂亮,舞跳得也好,工作之余兼职街舞教学,这确是个机会,恰似一片草丛,给了我匍匐的空间,于是到她那里学习街舞,静观其变,伺机待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舞得要先买舞鞋才行。我到新亚新找了一家专卖店,老板娘热情的招待了我,她看起来不过四十出头,个头不高但很结实,面带职业性的微笑,问我要买什么。我向她说明来意,老板娘很快拿出一双名牌舞鞋,我试穿了一下,竟是意外的合脚,踩了两步,非常舒适。当时是热天气,我原只穿了凉鞋,她是一眼看出了我的脚码,真是个精明能干的生意人。我向老板娘询问价钱,一双舞鞋竟然要五百多,平时踢球都穿二十五块钱的鞋,要是让球鞋们知道我要买那么贵的舞鞋,它们肯定会伤心的。
“来双最便宜的!”
最便宜的也要一百五,我奋力还价,杀到一百三,老板娘咬死不能再降了,我拿她没辙,正打算就范,忽而想起“货比三家”的箴言,是不是这新亚新里还有其他舞鞋店呢?说起来我从来没逛过新亚新,既然来了,多转转也无妨。
我对老板娘说我去别处看看,比比价钱再买,不料她竟突然发难:“哼,比什么比?要网购就直说,装模作样半天,试完了没?赶紧走吧。”接着一顿奚落,好不难听。
原来她以为我是来实体店试鞋的,挑准了尺码品牌再回去网购,继而对我发了一通脾气。这倒是她误会了,其实我根本不会用网银,也从未网购过,不可能有这样的打算。也许类似的事情她经历过不少,实体店受到电子商务的冲击,生存空间被挤占了,还要受到消费者试穿的“欺辱”,心中酸楚,多少也能体会。
无论如何,这买卖是做不成了,我也没有了再闲逛的心情,回家找了一个朋友说道一番,朋友笑我老土,连网购都不会,索性将舞鞋的品牌和尺码都告诉他,请他帮忙代购。五分钟后,他告诉我鞋子买好了,一百一,最多七天就到;三天后,鞋子到了,跟舞鞋店里的一模一样。
老板娘冤枉我网购,我受了她的冤枉,气不过真就找朋友网购了,但我既已选择网购,老板娘对我的冤枉就不成立了。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自证预言”,老板娘判断我是一个“实体店试鞋,网购买鞋”的邪恶消费者,而从我的角度出发,由于实体店试鞋是业已发生之事,但网购买鞋尚未发生,老板娘的判断成为了她对我的预期,从而对我产生了影响,最终我反馈了这个预期,使其得到实现,这是一次典型的自证预言。自证预言的案例有不少,《红楼梦》中的晴雯,“既耽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正是一例;还有希腊神话中弑父娶母的俄狄浦斯,亦是个中人物。不过俄狄浦斯本人起初并不知道事情真相,不构成充分条件,晴雯则是无力抵抗流言蜚语,多有无奈,不构成必要条件,所以还是我和舞鞋店老板娘的这段最为典型。
晴雯和俄狄浦斯都是悲剧人物,或者说是应验了构成悲剧的自证预言,这大概是因为对于人类来说,那些负面、消极的心理暗示往往比正面、积极的部分更为强烈、更容易得到反馈,同时悲剧比喜剧更具深入人心的力量。如今自证预言理论被广泛运用于教育和管理领域,试图发挥其积极作用,管理者以正面激励的方式来鼓舞员工实现其自身价值,有助于员工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更好的工作表现。除了正面鼓励外,减少不必要的负面评述同样重要,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应做到就事论事,避免对孩子进行人格上的批判。比如“通过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你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像这样的话语最好是少说为妙,你的判断句也许就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负面预期,产生不利的影响。
十一月,追妹子的计划终于没能成功,街舞妹子启程去了上海,奔赴期望中的远大前程;舞鞋店的老板娘大概仍在经营她的小店,电子商务给她造成的冲击并不会因为对我滥发一通脾气而好转,是不是又有更多的邪恶消费者惹她生气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