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80|回复: 0

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意见(原版)

[复制链接]
UID
32917
主题
22
帖子
144
积分
703
现金
711
精华
0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0-7-30
在线时间
49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11-15

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4-7-24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今年2月份由本人主要执笔完成的原版,其中很多内容为本人原创。可与已经发布的对照。
中共新余市委  新余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以打造全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示范区为契机,加快实现新余市“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的奋斗目标,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我市旅游转型升级,实现旅游跨越发展,逐步将新余打造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城乡结合体休闲度假旅游区为战略思路,将旅游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具有新余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创新发展模式。
    二、发展目标
1、目标定位
充分发挥新余独特的自然、历史、文化、生态、产业等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夯实旅游发展基础,转变发展方式,整合旅游资源,集成旅游要素,让全市旅游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努力使景区品质得到提升,品牌宣传彰显新形象,创新营销拓展新市场,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把新余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智能、特色鲜明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把旅游发展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主要目标
(1)做大做强旅游总量,实现旅游跨越发展。
着力延伸旅游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力争到2016年:全市旅游相关收入达到150亿元,外汇收入1000万美元,旅游产业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0%以上;旅游产业实现接待总人数达到1300万人次,入境旅游人数3万人次,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游客人均消费比2012年翻一番,使旅游主要指标进入全省前列。
(2)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加快景区创建步伐。
按照“一湖情爱水”为核心,“两江秀美城、四座养生山”为辅翼进行优化总体布局。围绕各县区特色资源形成一个整体发展的休闲度假观光并重旅游圈。将仙女湖打造为新余旅游的核心集散地和全国知名景区;重点把环仙女湖、孔目江流域、百丈峰三大旅游板块打造成我市重要旅游经济区。同时,加快规划建设以以溶洞探险、穴居体验为特色的中国洞村旅游区和以乡村旅游、大岗山森林旅游、百丈峰养生休闲度假旅游、养生度假为特色的旅游景区。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2014年,成功创建4A级景区1家(昌坊旅游度假村)、3A级景区3家(罗坊纪念馆、抱石公园、瑞金太阳能发电工业游);   
2015年,成功创建4A级景区1家(中国洞村)、3A级景区2家(毓秀山国家森林公园、凤凰湾温泉度假村);
2016年,成功创建5A级景区1家(仙女湖)、成功创建4A级景区2家(孔目江湿地公园、百丈峰景区)、3A级景区3家以上。2016年前,新增省5A级乡村旅游点2-5家、4A级乡村旅游点8家、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140家、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40家以上。
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在此基础上,打造2-3条以上精品旅游线路,组合形成一日游、二日游和多日游旅游线路。
(3)推动旅游综合转型升级
落实《旅游法》,坚持以改革激发旅游产业内生动力的原则,坚持发展至上、富民优先的原则,坚持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的原则,坚持游客为本的原则,坚持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原则,促进旅游资源由分散开发向整体开放开发推进、旅游消费由观光旅游为主向休闲度假观光并重、旅游收入由门票经济为主向综合收入转型升级;促进旅游产业集群化、旅游区域一体化、旅游经营市场化、旅游产品多样化、旅游服务标准化,实现旅游消费更加安全、健康、便利、舒适。
三、具体举措
1、推进旅游综合改革
积极推进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职能,各县区建立健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发改、财政、交通运输、住建、文化等相关部门依法参与旅游管理工作。
加快推进组建旅游投资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市场机制发挥其统筹市场开拓、市场融资、资源开发的作用。
探索旅游管理新模式,支持仙女湖区组建综合管理公司。在项目推动、特色培育、业态创新、政策扶持、体制创新、市场开拓、宣传营销等方面先行先试。大力创建旅游产业园区,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支持。
2、强化旅游规划引导
在《新余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总体统筹下,各县区要科学编制本区域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旅游发展规划和项目策划。严格按照规划实施旅游开发、建设和保护,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开发。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为同级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城乡总体规划要对重点区域旅游发展、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精品旅游线路培育、智慧旅游建设等作出统筹考虑和安排。
加强旅游、土地利用、城乡建设、交通等规划的衔接。相关部门须会同旅游主管部门编制涉旅相关产业专项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3、扶持重大旅游项目
大力支持打造一批领先全国和全省的标杆旅游项目。对全市的旅游重大项目建立定期督导机制,实行旅游项目动态跟踪和常态化管理。加大旅游招商引资与投融资力度,重点引进建设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康体养生、文化演艺、主题游乐、豪华游艇、低空飞行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项目,培育打造多元化、复合型的旅游综合体。支持区域性旅游资源整体开放开发。重点扶持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和省级旅游度假示范点的开发建设提升工作。
4、提升旅游品牌特色
加快推进新余旅游品牌特色建设,打造一批具有新余特点、集精品旅游线路、明星旅游企业、驰名旅游商品、特色美食、经典性旅游节庆及娱乐于一体的旅游品牌。
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框架体系。重点打造以仙女湖、中国洞村、百丈峰等为代表的休闲度假精粹游;以抱石公园、拾年山遗址、介桥、邓家围屋等为代表的名人名居及历史文化游;以新余博物馆、民间珍宝馆、规划展览馆、工业展览馆等为代表的文博场馆游;以圣集寺、崇庆寺、昌山庙、云峰禅寺等一批佛教名寺集群为代表的佛教文化游;以罗坊纪念馆、九龙山革命纪念地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以毓秀山国家森林公园、孔目江湿地公园、袁河湿地等为代表的生态观光游;以昌坊村、现代农业科技园、兰花博览园、凯光新天地等为代表的休闲农业游;以新钢、赛维、瑞晶等为代表的工业游;以高尔夫赛车、自行车赛、汽车赛道、攀岩为代表的运动休闲游;以渝州夏布绣坊、恩达家纺、抱石文化创意园等为代表的文化艺术创意体验游。
培育现代旅游企业。重点建立旅游企业培育体系,增强内部创新能力,扶持一批上档次、上规模的旅行社企业,提高旅行社市场竞争力;支持民间资本组建专业化的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企业和旅游中介服务企业;积极引进大型企业集团从事旅游项目开发或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市内外旅游企业联盟、兼并、重组、股份合作,培育建设现代旅游企业。
研制特色旅游商品。加快推动提升本土旅游商品的认知度和品牌度,培育一批省级、国家级知名品牌;加快新余蜜桔、夏布、木雕、花灯、书画、动漫、新能源等传统和时尚旅游商品的研发,推出一批新余特色旅游商品并建立相应的专营店、连锁店;积极筹建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和旅游商品展销博览中心,延长旅游产业链。
创造地方美食品牌。重点打造推广“仙女湖全鱼宴”、特色农家土菜、地方风味小吃等品牌,加速发展一批具有新余风味的特色餐馆,建立并强化美食特色街区的宣传和推广,办好新余美食节等餐饮品牌活动,努力提升新余美食对游客的吸引力。
打造节庆文化经典。以“抱石文化节”、“七夕情人节”、“天工文化节”、“蜜桔节”、农产品展销会等节会娱乐为基础,植根新余文化,结合旅游市场需求,整合全市旅游节庆资源,创新形式和内容,推出一批具有新余地域特色的精品旅游文化演出,精心编排一批规模不等、形式各异、好看好玩的旅游演艺节目,形成经典,形成代表,打造文化旅游亮点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5、加强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紧密结合新余地方特色、文化特点和资源禀赋,积极推进旅游与工农业、文化、教育、科技、佛教、民俗、商务、节会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依托仙文化、佛教文化特色品牌,挖掘天工文化、抱石文化、陶瓷艺术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新余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色文化街区建设步伐,构建文化观光、文化体验、文化博览的文化休闲旅游,推动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文化与市场的融合发展。
旅游产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密切结合当地村、镇特点和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积极发展以生态农业观光、乡村生活体验、农林产品采摘、民俗技艺鉴赏等为主体的农业旅游、林业旅游、水上旅游。完善各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新农村建设点的旅游功能,建设一批示范旅游镇(村),促进城乡旅游互动。
旅游与新型工业化融合。重点建设具有产业优势的钢铁工业(新钢集团)、新能源产业(赛维、瑞晶、力德)、夏布工艺(渝州绣坊、恩达夏布)等工业旅游景区景点。
6、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打造旅游服务智慧平台。适应旅游散客化趋势,推动建立游客、旅游企业和旅游管理者多层次智慧服务网,以旅游综合数据库、移动客户端、新媒体、网站为主要载体,为游客提供智能、便捷、高效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实现“一部手机、畅游新余”。
开发智慧旅游体验项目。规划建设“新余游客助手”项目,着手搭建开发“自游新余—旅游行程规划系统”,让游客提前体验身临其境的乐趣,实现智慧手段引领市场、带旺人气的旅游“洼地”效应。
着手创建智慧旅游示范区。推动重点景区建设智慧景区管理与智能导游系统并形成示范区。依托智慧新余和无线宽带城市建设,加快扩大无线网络服务范围,积极推进全市重点景区、窗口地区及星级饭店实现免费开通无线宽带。
建设智慧旅游运营互动体系。积极培育新余旅游电商平台,建设一批“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智慧运营商”,加强新余旅游网群与全球主要旅游网站的对接与互动,加速实现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与智慧营销等一体化与国际化发展。
7、完善旅游交通网络
优化城市旅游交通规划设计,完善城区主要景点的公共交通线网,推进旅游专线交通向郊区景点延伸,提升旅游交通专线的服务功能。加大对全市旅游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编制全市旅游公路建设规划,优先建设连接旅游景区(点)的公路,2016年前,完成改造升级赣粤交通南安连接线与哲划线交汇处至炉下林场(含跨高速立交桥)的公路、神牛洞景区经洞村集镇至汗毛洞景区公路、仙女湖欧山浒头经陈家坊至钤山镇庄边村公路、仙女湖环湖路至九龙湾景区公路、仙女湖环湖路边丘村至凤凰湾旅游码头公路。完善旅游通道沿线紧急救援、汽车维修、休憩站点等设施。
8、改善旅游配套功能
在中心城区设立集信息咨询、出行服务、质量投诉、产品展示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构建旅游信息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建设一批星级旅游饭店、特色主题酒店、温泉度假酒店及面向自助游客的经济型酒店,积极引进国际品牌酒店管理集团,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到2016年,中心城区建成五星级酒店1家以上,四星级酒店3家以上,仙女湖景区建成五星级酒店个四星级酒店各1家以上,各县区要有1家以上四星级旅游饭店。
重点景区要加快修建星级旅游服务设施。合理设置停车场,加快旅游汽车营地建设;设立符合国家标准的多语种标识标牌、旅游咨询服务点和旅游电子触摸屏,完善邮政、电信、银行、数字电视等配套设施。到2016年底全市所有A级景区旅游标识系统基本完善,旅游厕所基本达标,景区停车场基本满足需要。
加快推进自驾游基地的规划建设。依托在建拟建A级景区景点与乡村旅游点,着力打造一批设备先进、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自驾车露营地、房车基地和汽车主题户外休闲乐园,为游客户外休闲度假、汽车能量补给提供配套服务。
9、加大旅游宣传营销
按照“仙女下凡地、圆梦新余城”的形象定位,积极开展城市旅游形象营销,彰显新余城市整体旅游形象,依据客源市场特征,创新旅游营销策略和方式。
全市形成浓郁的大旅游宣传氛围,宣传、外侨、商务、对台、文化、广电等部门应利用各自平台加强新余旅游形象宣传。市内报纸、电视、网站、电台等媒体要开辟旅游专栏;市内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集散中心要设置一定数量的旅游广告牌,纳入市政、路政建设规划,并由旅游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充分发挥新兴媒体作用,实施灵活多样的网络营销、微博微信营销、口碑营销、话题营销。
支持各县(区)和旅游景区利用社会力量办好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加大对周边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宣传营销力度,重点拓展上海、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国内重点市场,稳固“三小时”旅游圈,扩大市场半径。积极开拓港、澳、台境外市场以及日、韩、新等国外市场。
建立健全城市旅游营销联动机制。统筹全市对外宣传资源,将旅游宣传与招商引资、文化传播、对外交流等方面活动紧密结合,整体打造城市形象;建立政府与企业相互支持、共担责任、共享成果的联动模式,联手推广营销新余旅游品牌。
10、规范旅游市场监管
大力宣传贯彻《旅游法》,坚持以游客为本的原则,加大旅游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零负团费、强制购物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旅游质监执法工作经费、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建立旅游与公安、工商、税务、物价、住建、文广新、卫生、商务、食品药品监管等相关部门的常态联合执法机制。
积极推进旅游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城市社区、车站码头、高速公路等领域的应用。鼓励旅游企业制定个性化管理服务标准。加强旅游标准实施的动态监管,建立科学的淘汰退出机制。完善游客满意度调查机制。
落实旅游安全管理责任制,健全假日旅游和旅游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风险提示、高风险旅游保障和流量管理制度,构建省、市、县、企四级联动的旅游救援体系。
延伸旅游保险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保险公司推出食品卫生安全、人身意外伤害、旅游景区、特种旅游等旅游保险产品。
11、加强旅游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兴旅战略。大力引进高素质的金牌导游和景区规划、市场营销、酒店高级管理等专门人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创新旅游人才培训模式。通过委托培养、定向培养、中短期培训班培养等多种形式,重点培养旅游企业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定期举办导游职业技能大赛,规范落实导游薪酬和社会保险制度,重点培养一批星级导游,被评选的金牌导游政府给予适当补贴,或通过公开招聘竞争考试解决事业编。对优秀旅游人才纳入当地优秀人才队伍管理。
整合院校教育资源,强化旅游职业培训,到2016年初步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旅游人才教育培训网络。
五、保障措施
1、加强旅游统筹协调
各级党委、政府是推进旅游发展的责任主体,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涉旅部门是推进旅游发展的重要责任单位,加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职能。按照旅游产业发展升级的需要,成立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旅游业发展的统筹规划、指导督促和协调推进等工作,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旅游局,负责日常管理和分解目标任务,建立健全跟踪督查、定期通报等制度,及时掌握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工作动态,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将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情况列入绩效考核。加强完善旅游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建设,定期公布重点产业信息和旅游业发展数据,及时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提供信息参考。
2、加大政府导向投入
从2014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编制旅游规划、提升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支持重点景区建设创A评星评级奖励、举办节庆活动、旅游宣传营销、旅游队伍培训等。各县(区)政府也要加大导向性投入,列入专项费用,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3、落实税费优惠政策
对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3A级以上旅游景区、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旅游演艺项目、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实行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电、用水、用气价格,有线数字电视维护费按不高于当地居民用户主终端收费标准的90%收取。
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可按年缴纳租金。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旅游企业享受国家规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旅游企业的促销费用计入企业经营成本。符合条件的旅游演艺项目,享受文化产业税费优惠政策。城市游客中转站(游客集散中心)设施建设,参照城市公交站场、道路客运站场的相关政策,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对经营采摘、观光农业的单位和个人,其直接用于采摘、观光的种植、养殖、饲养的土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实行一事一议,纳税人确有困难的,经批准可定期减免房产税、土地使用税。
4、完善土地利用政策
优先保证纳入市旅游规划的重点项目用地,纳入市重大项目调度会调度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使用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并纳入审批绿色通道。
五星级旅游饭店和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示范区)、旅游产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的重大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对与旅游配套的公益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以划拨方式提供。支持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挂钩周围指标可优先用于生态旅游项目。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非耕农用地,在不改变土地农用性质的前提下采取作价入股、土地合作等方式参与旅游开发。
对租用山地、村地并依托特色资源开发建设大型乡村休闲旅游景区的企业,按租地面积不少于8%的比例给予企业出让土地续用权。
5、加大金融财政扶持
鼓励金融机构对重点旅游项目融资授信,对市场前景好、现金流稳定的旅游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发放免息小额贷款。引导信贷资金采取银团贷款、集合信托等方式支持重大旅游项目建设。鼓励银行开设小额旅游按揭贷款业务,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旅游小企业,额度在200万元以内的,由财政部门按照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支持。
固定资产投资额在5000万元—1亿元人民币的旅游项目,从合同规定投产年度的次年起,按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为参照,由受益财政按50%予以扶持,卫生监测费按成本收取。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旅游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予以扶持。
6、实施旅游奖励政策
对新获得三星、四星、五星级旅游饭店的分别奖励10万元、50万元、100万元;对新获得国家级3A、4A、5A旅游景区分别奖励100万元、200万元、500万元。对获得省级旅游休闲度假示范点、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的分别奖励50万元、100万元。对首次获得全国“双百强”旅行社、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各奖励10万元;对获得四星、五星级旅行社的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首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的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各奖励10万元。以上奖励按照不重复计奖及计奖从高原则在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
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通过公开招标委托旅游企业与中介机构代理交通、住宿、餐饮、会展、会务及出入境服务。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企业、学校开展旅游休闲和课外实践活动。
坚持实施“免票月”活动,市内各大景区(点)门票价格5年内不涨价。大力开展“新余人游新余”活动,鼓励景区、景点推出旅游联票、季卡、年卡等特殊门票,实施旅游休闲“优惠套餐”。
全市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应根据本地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余都市网 ( 新余都市网客服电话:13607902048 )

GMT+8, 2025-5-11 06: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