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豆在我老家是极为普遍的,老家在赣南山区,梯田居多,田塍纵横,土地贫瘠,但黄豆极好种,用家乡话说就是“黄豆不要肥,只要泥一堆”,田塍上就成了乡亲们种黄豆的好地方。
黄豆吃法多,煮豆荚、爆豆花、蒸焖炖炒,样样都行,最常见的就是做豆腐。那时没有打浆机,凌晨四点就要起来磨豆浆,石磨转动的嗡嗡声,是深藏我内心的清晨乡曲。
豆腐时不时就能吃到,小葱伴豆腐,清爽可口,油炸豆腐,芳香浓郁,还有一种韭菜酿豆腐,把豆腐划开一道缝,填上韭菜馅,一开锅,豆腐香伴着韭菜香,溢满整个房子。
水北豆腐滑嫩爽口,跟老家的有些不同。水北豆腐颜色更白,水份更足,烹调时会加上麻辣,我老家的是以清淡为主。这麻辣让人回味无穷,吃一次,就爱上一辈子。每次在外面吃饭,我第一个点的就是水北豆腐,已形成一种习惯了。
说来也怪,我女儿怕辣,一有辣的,她沾都不沾,但她唯一不怕的就是水北豆腐,看来,水北豆腐的麻辣与众不同。
在《新余日报》上看过水北豆腐的制作过程,跟老家的差不多,也是先用开水浸泡黄豆,然后磨豆浆,把豆浆装在一个大桶里,搅拌,形成豆腐花,想起小时候,妈妈这时会叫一声:“吃豆腐花喽!”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就跑上前,一人一碗豆腐花,放点白糖,这是童年时最享受的时光。然后让豆腐花冷却、凝固、再放入石膏,稍后是装框,先铺上纱巾,再倒入豆腐脑,压榨排水、豆腐慢慢定型,揭开纱巾,一整板的豆腐就出炉了,切成一个个小方块,豆腐就可以上市出售了。为什么每个地方都差不多同样的方法做豆腐,别的地方的豆腐就没有水北豆腐有名,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水北当地的水不一样呢?
到一个地方,不品尝当地美食,这样的旅程是肤浅的,而水北豆腐,让你品尝新余的清新,让你感受新余的热情,如同新余人民,勤劳纯朴、敢闯新路。
水北豆腐之韵在于水。水北,号称渝北第一镇,草木葱茏,环境优雅,集天地之精华,聚日月之神光,以成灵动之水。一方水土,一方作物,水北生长的黄豆,颗粒饱满,营养充足。水北豆腐所用之水,皆取自当地,老人说,这水是神水,别的水不行,做出来的豆腐显老,真正原因在于水中富含人体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正是天地所钟,得天独厚。
水北豆腐之华在于嫩。水北豆腐嫩而不碎,真乃一流品质,嫩白细腻,入口即化,如含饴,如饮蜜,给人极大的美食享受。而不像有些豆腐,嫩而碎,不成形,或者老而硬,入口苦,水北豆腐正好处在最佳处,增之一分则太碎,减之一分则太老,这恰到好处的功夫,怎一个“赞”字了得!
水北豆腐之情在于辣。水北豆腐一般都会放点辣椒,辣椒就是点睛之笔,少了辣味,就少了回味。妙的是,水北豆腐辣而不峻,麻而不涩,让许多不吃辣椒的人也大呼好吃,正是因为爱上水北豆腐而学会吃辣椒,学会适应了新余的菜。正如新余人的热情好客,带点让人欲拒不能的麻辣味。
离开家乡十年了,虽然逢年过节会回老家,但淡淡的乡愁萦绕不去,每当吃起水北豆腐,家乡美味就浮现眼前,这水北豆腐就像是鱼饵,钓起了我的思乡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