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出身于农村家庭,没有任何商业背景的姑娘,在短短几年中成为了数百名员工的企业领导;一个生于1980年的年轻女性,凭借满腔的热情和不服输的精神,大学毕业后只身去深圳,历经十年奋斗,衣锦还乡。2009年,她回到家乡投资发展锂电项目,致富不忘服务社会,她还开办了纺织类、美容美发类服务业连锁店,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她就是袁州区天台镇人彭金兰。 50元起家女性也可以闯天下 2000年,彭金兰从新余钢铁职业大学毕业后,本可以去新钢工作,但她希望自己能做更多的事情。怀揣着这样的信念,她只身来到了深圳,在锂电类的新兴厂家邦凯公司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做基层组装人员。半年后,她从基层员工成为办公室文员,再从文员做到QE,最后成为了独挡一面的骨干销售专员。2002年,彭金兰毅然选择离开邦凯公司,举债30万元,办起了小企业,开始了制造劳保产品创业之路。 十年奋斗路回到家乡服务家乡 初入锂电产业的副业生产行业,彭金兰不懂制造业务、没有货源供应商等,每天早上6点起床,奔走于中山的各个厂家,白天了解市场、学习制造的方方面面信息、不断联络客户推销商品。在一个300平方米的小厂房里,她和家人摸索了小半年,找到了自己生产和经营路线,生意也渐渐有了起色。 她还回到邦凯公司推销自己的产品,不懈的努力让她争取到了每个月20元的业务订单,之后,由于产品质量好、信誉高,彭金兰的业务在中山、深圳、广州不断拓展。2004年,她与富士康公司合作做起了定向服务。“那一年的合作,让我们迅速成长,2005年,我以200万的注册资本,注册了我的第一家劳保产品制造公司。”彭金兰骄傲地说。 2008年,彭金兰企业生产的新型锂电汽车配件服务于奥运会的运输作业,受到各地的广泛关注。2009年,宜春市领导找到了这位“80后”女企业家,邀请她回宜春投资建厂。 一个信念不断传递正能量 2012年4月份,彭金兰在宜春中心城区开了一家家纺店“老裁缝”。除此以外,彭金兰还开了一家美容美发店,带动更多年轻人掌握一门手艺,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财富。 作为一名成功的女企业家,彭金兰向正在创业或者打算创业的女性分享自己的经验。“女性创业,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必须执着,同时也要舍得付出,有了付出才会有收获。同时,独自埋头单干也是不行的,有一个‘领头羊’的组织也很重要,要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现在,“老裁缝”品牌家纺在市区有3个分店,美容美发店也发展得有声有色,但是每个分店的负责人都不是专业出身。“他们以前遇到了困难,我就让他们过来帮我,现在做得挺不错的。”说起用人之道,彭金兰的想法很简单,“谁都有困难的时候,今天我扶你一把,明天你可能拉我一把……” 彭金兰管理员工的另一个特色是不拘一格,大胆起用一线职工到公司的管理岗位。“做一个好领导就是要给员工机会,多关注、观察,挖掘他们的才能,多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成功是需要机遇和平台的,我也希望他们能成功。”彭金兰说道。 从初期的艰辛创业,到现在拥有1家劳保用品店、3家家纺店、1个美容美发店和数百名员工,彭金兰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把这个“家”管好,这是最大的公益。“管好这几个企业,这是对员工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企业员工一有困难,第一时间送去温暖,资助失学学子重返校园,不断寻觅力所能及的公益项目……这不仅是一份爱心,更是一种情结,彭金兰告诉记者:“当年我创业的时候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现在正是回馈社会的时候。” 每逢过年,彭金兰会亲自买好书包、笔、本子和生活用品,探望困难职工的子女。现在恰逢年底,彭金兰又在筹划着给孩子们准备礼物,彭金兰说:“回到家乡,我不知道能多做些什么,我尽我所能地去传播一些正能量给需要的人,尽可能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始终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所以我会继续努力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