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25843
- 主题
- 2
- 帖子
- 19
- 积分
- 46
- 现金
- 46
- 精华
- 0
- 性别
- 保密
- 注册时间
- 2010-5-5
- 在线时间
- 18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4-6-26
|
我认真看了上贴及其所有回复,说实在的,大家在讨论什么问题,我茫然了。需要看到的是事物的本质,关于中国的看病有两大弊病,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看病难、看病贵”。
其一,“看病难”,难在以下几点:1、难在人多;大家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去了医院之后,一瞧,人太多,挂号、取药、检查、复诊都得排队,往往一上午也不能完成上述“任务”。2、难在找个好的医生看病;无论谁去看病,都希望能找到“好医生”,像专家、主任、院长什么的,但大家想想,所谓“好医生”这是种资源是稀缺的,一个医生的培养周期一般需要8-10年,而所谓好医生则至少需要15-20年,我想这个大家都不否认吧。既然谁都想看,那一个医生为例,尤其是负责任的医生,在中医需要望、闻、问、切,而西医则要视、触、叩、听,看一个病下来,我相信至少需要15分钟,那么我们来计算一下,8小时,32个15分钟,也就是说他一天所有上班时间,不能上厕所、不能喝水、不能接打电话,马不停蹄也只看32个病人,那么这些资源是需要病人去竞争才能得来的,也就是一难。况且这些“好医生”往往还有其他的、不可避免的事情,如查房、病例讨论、行政事务、教学任务、指导工作等等等等,所以他不可能全天候看病。那么退一步,缩短每个病人的就诊时间,搁在你身上你愿意吗,那就又会遭到“不负责任”的指责,那也就谈不上是一个“好医生”了。3、难在找个好的医院;什么是好的医院,也就是医疗水平、技术实力、检测手段、硬件设施能够得到大家公认的医院,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谈什么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就一个地区来说,能够算得上“好医院”的也就是一至两家,相对于众多的人口来说,是否有点杯水车薪呢,而且大家趋从于从众心理,集中于这仅有的一、两家医院,能不难吗。
怎么解决上述难题呢,国家也出台了各种办法,但均收效甚微。要大家都能够比较顺利的看病,也就是要增加医患比例,在国外有些科室医患比例可能达到200-500:1,而中国呢,没有官方数据,但想一想也许是2000-3000:1吧。这就需要增加医生数量,所以国家增加了医学生的招生数量,结果是好的,但我国的医学教学资源仍远远不足,加之中国恶劣的医疗环境,让很多原本有志于学医的人望而怯步。据2008年上海多家国家级医院(上海、北.京均是中国的医疗中心城市)数据调查,医生不希望其子女从事医学工作的比例为91.2%。而去年北.京、上海两地类似调查,这个比例上升至96%,虽不完全,也非官方,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做为医生,对于中国医疗环境的不安和担忧,也限制了医生人数的增加。上面也说到了,一个大家认可的医生,至少需要15-20年的培养和学习,这还是需要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在中国这样的体系是缺乏的,也许只有在“大医院”才有,而中小医院往往达不到培养的要求,这也限制了医生的成长,也就没有那么多所谓有“好医生”了。但话又说回来,其实在中国应该大医院是看大病的,而象一些“感冒”“咽喉炎”和一些常见的慢性病,只要不是急重症,象“冠心病、高血压 、糖尿病”等等这类的毛病在诊所或社区医院就能解决,即使是一些所谓的“大病”,如“阑尾炎、胆囊炎、轻症的胰腺炎”也可以在一般医院解决,不需要都 跑到“大医院”去看,国家也是这样鼓励的,但做为中国人,谁听呢,中国人都喜欢扎堆。
还有些看法,下次再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