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116659
- 主题
- 18
- 帖子
- 245
- 积分
- 556
- 现金
- 556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12-4-23
- 在线时间
- 92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4-12-15
 
|
点击开原来写的东西,看着不合适的状态,将一些词句修改;发现自己确实有很多改变,风格不一样了,表达方式就不一样,诗歌也好/散文随笔也罢。突然间不敢奢望自己能够拥有什么方式的表达方法及对象。最近看的一些古人哲学类的著作,朱熹式的欲望恶源形式化,王守仁所讲的知行合一也算,感觉着玩意就不应该我们所学 所了解的,毕竟人家用跌宕起伏的人生浓缩出来的就这么几个字,确实不是我们这些屁都不懂的小孩所能顿悟的。知道和运用确实是两码事。回头来说看以前写的东西,确实是个美好的回忆。透过记忆的长河来感触旧时的故事那点点滴滴的感动及忧伤都以另一种的形式呈现在眼前。
偶尔时至论坛内的作品,表里如一的透露出一个现象。关于那些比较火红的文章,表达的方式确实不一样;如果你想用正儿八经态度来描述你的生活点滴,造成的效果确实是内心所想的反方向。那些不着调的语句更能勾起读者们的心声与阅读欲望。本来就是如此,人家来坛里就是抱着休闲观望的态度,却逼着大众用扭曲的态度来看待问题。这事件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化的独裁体,让人何来的主观阅读欲望。因此,表达形式的变化是一种必然的现象,更是用于在道德约束现实以外的真实表现。这里不存在平常缠绕世人的道德标准,更加不需要穿戴一表人才的斯文败类。所以,在这里所有人可以尽情的书写出洋洋洒洒的心路历程和风骚表现。当你还拿那一份习以为常的虚假来卖弄风骚就注定被人施以“棒槌、狗屎、垃圾....”你可以做了婊子立牌坊,更加可以打一棒子送颗糖;只要有人顶你,你就成功的将你的心绪吐露、名扬千里。
如此这般的学习了一段时间,才发现自己也能适应这般表达方式。不就是卖弄风骚吗,招牌打的好,有独特的行为特色就行。在某些特定的案例当中寻找可以学习利用的元素就行。总结来说:阶段性的认知存在着某个空间点的狭隘,让你不得不深陷进去;这是一种代价。
所以不必介怀,因为老天爷从古至今就喜欢热闹,他编写的剧本永远都是有许许多多的角色走进走出,故事不会为某个阶段的某个主角停止,只能跨过伏笔的作用来续写情节。就如《围城》里的最后一句:我站在这高高的城墙之上 看着那些人从围城内走进走出。
写到最后想起一句挺感动挺煽情的诗句,再次就抄录下来,声明与本文大意无关。
“如果久久不能释怀 我将把这份感情拿到室外晾晒 风干 加点盐 腌制起来 当老到只能回忆的时候 用它来下酒 伴随着记忆与酒精的磨合 我终将微笑开怀 ”
写于上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