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125355
- 主题
- 9
- 帖子
- 372
- 积分
- 780
- 现金
- 675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12-6-23
- 在线时间
- 349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4-8-29
 
|
电影映前广告的优势
27亿,33亿,43亿,中国的电影票房以每年30%的速度向前迅猛增长,电影越来越成为城市年轻、时尚人群的经常接触性娱乐项目,电影媒体也从之前的冰山一角逐渐浮出水面,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电影媒体最为常见的形式为电影映前广告,在电影广告人口中,电影映前广告又分为贴片广告和包厅包月广告两种。贴片广告为片商发布的广告,而包厅包月广告则是由代理公司、院线、影院等机构发布的广告。
电影映前广告的载体分为两个部分:影片和影院,影片是源头,优质影片吸引人们进到影院,影片不同,带来的观众也不同;影院是终端,先进的硬件设备带来优质的影音效果和舒适的观影体验,影院的点位和质量对广告受众起到一个分流的作用。
既能搭载优质影片进行完美宣传,又能覆盖高票房、高人气的影院, 2009年新推出的贴片广告模式成为广告主青睐的香饽饽。
优秀的国内外影片不断刷新影市记录,我们发现,广告主越来越多的倾向于选择电影贴片广告。《变形金刚2》全国贴片广告数量达11条之多,可谓是贴得满满当当,广告主都希望能借助这一股东风搭载自己的品牌推广/产品营销,选择全国贴片的客户几乎都是国内外知名品牌,如:著名汽车品牌雪佛兰、国内时尚服饰美特斯邦威、快餐品牌KFC、网游品牌开心online等。而这些广告的总时长约为6分钟,一方面符合国家目前对于电影映前广告市场的规定,另一方面来说,影院的场间距一般为10~15分钟,据CTR的调查研究显示,电影正片播放前5分钟入场率超过半数以上,即能保证全国贴片的广告到达率。难怪广告主会青睐贴片广告时段。
拥有了电影映前广告载体的源头——高票房优秀影片之后,广告主对电影映前广告终端载体——影院的需求也显现出来。经客户回访调查发现,除去影片因素,2009年上半年开始的电影贴片广告终端的优化整合是促成其投放电影贴片广告的重要原因。截止到2008年年底,我国电影院的规模已达到1545家之多,我们通过年度票房分析发现,2008年票房排行前200家的影院占据了31.43亿的票房,占据了全年票房的73%的比例。传统的电影贴片广告投放分散在全国400余家首轮影院,排名在200之后的影院中很多只有一到两个厅,由于设别陈旧,地理位置不佳,票房号召力不足,广告投放的效果良莠不齐。2009年电影贴片广告终端整合,集结票房最佳的200余家影院,将广告投放至这些优质高票房影院中,广告在先进设备上播放,分流到优质影院的广告受众身处舒适的观影环境中,广告才能真正做到精准覆盖,深度传播!
新的电影贴片广告除了投放终端资源整合外,还提出了新的投放模式,为广告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决策空间,根据预算及媒介计划的需求,广告主可以选择投放某部影片上映的前14天,或21天或至下画,而且投放的边际成本也在明显减少。这对电影贴片广告主而言,无疑是提供了超乎以往想象的眼球回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