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5-5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1964年到1978年,在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它历经三个五年计划,投入资金2052亿元,投入人力高峰时达400多万,安排了1100个建设项目。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部署,对以后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线"的范围,一般的概念是,由沿海、边疆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三道线:
一线指位于中国沿海和边疆的前线地区;
三线指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西部省区及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的中国大后方战略地区,共13个省区;
二线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其中川、贵、云和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的腹地俗称小三线。
根据当时中央军委文件,从地理环境上划分的三线地区是: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山西雁门关以南、广东韶关以北。这一地区位于中国内陆腹地,离海岸线最近在700公里以上,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公里,加之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山脉作为天然军事战争防御屏障,在军事打仗的环境下,是中国较理想的战略大后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