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依旧人不在,别梦唏嘘长徘徊。。。。
转帖,悼念海子。。。
一
今年3月26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海子逝世20周年。
1989年3月26日,这天是海子的公历生日。一大早,海子穿着一件白衬衣、蓝裤子,肩挎一个军用书包在中国政法大学老校区溜了几圈,乘汽车来到了山海关,这是个寓意天地结合的地方。
他沿着“天梯”(铁道)向前走。
傍晚时分,他在铁轨的一处躺下……
一列货车呼啸而来,仿佛一个时代呼啸而过。
列车驶过山海关附近冰冷的铁轨——铁轨上那个温暖的身体顿时一分为二。
校方用电报通知了他远在安徽的父母亲。
几天后,痛不欲生的父母亲将他的骨灰盒带回查湾村。
海子的灵魂永远留在了查湾村,这方生他养他的土地。
二
15岁时,海子被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
在法大,海子的脾气是出了名的固执。虽然已经工作了好几年,但他一般不参加学校和系里组织的会议和活动,这就意味着他只能拿到每个月的基本工资,而奖金等统统扣除,这在法大有着严格的考勤考核工作制度。这些工作制度直接与工资奖金挂钩。
海子不在乎这些,他自认为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他用开会、搞活动的时间来写一些诗的收益比那一点儿钱强百倍。正因为如此,在评定海子职称的问题上,领导们一再考虑,还是让他停留在“助教”资格线上。
海子生前的挚友西川也说“要探究海子自杀的原因,不能不谈到他的性格。他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1989年初,生命中的最后一年,海子回了趟安徽。这趟故乡之行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荒凉之感,“有些你熟悉的东西再也找不到了。”
海子回到查湾村时已经身无分文,也就没有像往常那样带些礼物回家。刚一进门就喊着妈妈要饭吃,他饿极了。
海子自杀后医生对海子的**诊断为“精神**症”。
三
人们说,海子是中国最后一个田园诗人,他不能适应非田园的社会和人生。
工业社会的钢铁巨轮碾压了他的肉体,从此让他的灵魂无依,一如时代落魄。
海子自杀时,我们的社会正在自我煎熬,疯狂、野蛮、堕落和眼泪到处蔓延。
他自杀了,他的理想主义被功利主义无情地摧毁了,他觉得活着的意义没了。
为灵魂和理想而监守是困难的。他的纯粹精神被不断地挤压和侮辱,他绝望了。
20年前的那一刻,他疼痛吗?他惨烈吗?他凄美吗?他的精神**了吗?
20年后的今天,他的灵魂在哪里?我们自以为是的这个时代有“诗神”吗?
海子死于“精神**症”,可我们活着的精神是健全的吗?
也许他是对的,这个时代卑鄙得过于强大,个人过于卑微。
是的,这个时代不值得留恋。他走了,他让我们苟活。
苟活了20年,我们幸福吗?我们快乐吗?我们进步吗?
20年的铁轨依然坚硬,天堂的路还看不到接轨的日子。
残喘了20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依然是破碎的梦。
没有美梦,愧对理想,遥望山海关,我敬畏于326的英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