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余为百万人口的小城市,从经济总量、文化底蕴、山水风物来说,都没有多少很重量级的。但无论地方大小,底蕴如何,旅游作为一个产业、一种文化、一项工作,也不能不去做。衣食住行之外,小地方也得要有好去处。所以不管是哪种关于旅游开发的建议或者思路都无可非议,但建议或者思路尽量要做到科学合理,不要因哗众取宠、盲求政绩、决策错误而导致资金浪费。
仙女湖之外,重点应该开发、打造人和蒙山。
蒙山之美不仅在风物,更在于人文。
仙女湖之势已成,在区域之内想再上台阶的空间不大,但仙女湖的牌子不能丢,能到目前这状况已经不错,也是经过多年来几代人努力的结果,可以继续扩大内涵、巩固并加强。
旅游发展,既要有较硬的底子,更要有科学的造势。
仙女湖是先有东晋干宝《搜神记.田中毛衣女》中关于毛衣女文字记载的硬性底子,后有筑坝为湖、山水相映的旖旎风光,再加上几代有识之士的宣传造势,才得以有今天的成型和影响。作为一个区域性的风景旅游点,要想再上升到某个层面还是有局限。个人认为现在到了应该挖掘打造人和蒙山的时候了。
蒙山旅游开发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1、蒙山山势雄浑峛嶷,纵横百里,襟连四区、县、市(渝水区、分宜县、上高县、高安市),四地都会有认同感。这是摆在那里的条件,这点要超过仙女湖的影响力。
2、蒙山的自然风光,山水天成。详情早已有很多有识之士向人们介绍。如蒙山南麓人和境内的龙施泉(又名压石洞)、太水江、曹王苗、棋盘石、白云峰、太子壁、鸭婆坑等等。
3、蒙山林木、矿产资源丰富。宋元时代就有官方开采银矿,古矿井遗址犹存。
4、蒙山相关之名人、文人。老莱子(二十四孝之一)、梁寅(元末明初理学家、教育家,黄子澄、金幼孜、练子宁为其学生)、文格斋(文天祥之父,在蒙山之阳竹楼书院设教。)黎立武(南宋状元,属于兼山学派,为程门支流,师从谢谔。程颐→郭忠孝→郭雍→谢谔→黎立武→吴澄,后设“蒙峰书院”收徒讲学)、晏斯盛等等
5、书院、古刹及历代为官新喻的政府要员及文人吟咏蒙山诗词歌赋之盛,是新余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有相关资料为证。
......
蒙山旅游开发的不足之处:
蒙山旅游开发之所以到现在市里都没有动大手笔,是因为难度太大,工程大,要挖掘的东西多而散,还有涉及到上高等地。
蒙山虽然具有一定的人文资源优势,但放之更大范围,分量就远远不够,这是其一。
其二,蒙山虽然景幽,但山不奇。真正能吸引人眼球的山,一定要有它与众不同的景物的特点,蒙山除了雄浑、厚重、景幽之外,缺少了山石的奇特之景。
其三,好山必有好水。蒙山虽然有太水江、龙施泉等,但没有较大水系。蒙河上游水太小,到中下游又离得太远,不能和景区融为一体,大为逊色。若能把蒙山下面几个大水库开发出来就会弥补水的不足。
挖掘打造一个地方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两个百姓可以左右,关键还是要看官方有识之士的具体作为。大家愿望都是好的,问题是不要花了资金得不偿失。旅游开发浮躁不得,四处开花却不见花,那就事与愿违,不如不开发。个人觉得现在部队进驻蒙山倒是好事,因为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部队驻扎进去了反而对蒙山是最好的保护。其实你开不开发,蒙山还是在那里,蒙山的秀美、灵动、旖旎和厚重终究在那里,蒙山还是蒙山,金子还是金子,早晚要焕发光芒,微瑕怎么能掩玉呢?
现在我倒是不担心蒙山不开发,我痛心的是蒙山依然在饱受沧桑。经济利益的驱使,让蒙山遍体鳞伤,那些采石场不关闭,何以谈蒙山旅游开发!我是枕着巍峨雄伟的蒙山做梦,喝着清澈可人的蒙河水成长,仰望白云峰放飞思绪的蒙山儿女,今天开发蒙山旅游的号角再一次响起,我只能期盼真正的有识之士,共同献计献策,最终由政府牵头制定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开发规划。
就此以我对人和蒙山的丁点感受作结:
蒙山山居图
薄雾隐仙境,山光物态新。
客心澄碧水,清气涤浮尘。
地僻喧嚣远,谷幽花鸟亲。
且邀明月醉,长此赋天真。
游蒙山不成
久慕蒙山远近名,
邀朋引伴欲成行。
天公作弄降甘露,
不必林间扰醉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