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香港旅游又出大事了,居然有人因购物与否命断旅途,这样的事实在太有违常态,谁都知道公民有自主选择权,买与不买全在自己。如此畸形的旅游环境是怎么形成的。服务行业都说消费者是上帝,又是谁给从业者对上帝下死手的胆子。今天作为一个业内人士,来给大家说说,这条不归路是怎么来的。
暴露行内真相,不需要认为我是个良心人士,因为这样的行程我也收过客。只是说出来,让大家选择的出游的时候更加理性。 目前市场上对于港澳游行程名字上带有所谓"品质,经典,半纯玩“一类的字眼,都是观光购物团,行程有两种,一种是不带迪士尼的 这种港澳三天两晚的,主要景点就是 海洋公园,船游维多利亚港。其他什么黄大仙等等都是附带边角料。新闻爆料团上客人报名花了300,就可以参加这样的行程。或许你会觉得不够,但是不够的程度你就不一定了解了。参团的客人都是全国各地组团社经地接社在深圳拼团,然后由深圳领队统一入港,客人在组团社花了300,但是组团社把客人转给地接社,又要获得一笔返利,此时的组团社两边都有收入,地接社给组团社的返利根据地域不同从1500到4000不等,
也并不是谁来都值这个价 有年龄限制在30--50岁之间的,单批客人在6个以内,还得非老师,律师,同行。
这样算下来,那个交了300块给组团社的客人,实际给组团社带去的利润比这个多的多,自然留在地接社那的坑就加深了很多,组团社地接社都是做生意的,组团社钱赚到手了(客人回去维权是另一档事了),地接社也不愿意亏本,客人都是他们拿钱买来的还得管吃喝拉撒玩,购物是回本带赚钱的最有效有时也是唯一方法。另一种是带迪斯尼的,情况基本差不多,多了个景点和一天的住宿返利比那个稍微低些,但面临的购物压力基本一样。有的人这类团但是没购物,也没遇到特别待遇,觉得还是蛮划算的。确实对于这类人实际上是赚其他团友便宜的。导游是看总体水平的,如果一个团大家普遍水平还可以,有一两个浑水摸鱼的就没什么。这也是为什么这样的团为什么要有收客条件,限定年龄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有消费能力,限定人数是因为小众不足以对大家产生影响。要求职业,是因为这些人懂得太多又容易生事。至于各个地域的返利差别就是长期数据统计各个区域的消费水平不同。
看到新闻说国家旅游局介入了,专家出来建议了, 然而并没有卵用,香港仍然全国高价买客,这和我们买流量太像了,转换率就是消费水平。专家说建议游客选有国家旅游局正规资质的旅行社,你去问问那些报名的客人,从组团社到地接社一水的正规资质。谁说正规旅行社就不做低价线路。国家旅游局一再说不准做零负团费,旅游行业不管那条线路都有零负团费情况,难道旅游局都是吃稀饭的不知道吗。这就像公安局不准卖淫嫖娼,不会天天整顿,也杜绝不了。这就是市场行为,有需求就有人满足。
最终流量落到导游身上,导游肩负的责任就是最大限度的变现。填平深坑产生利润。所以每个导游都是销售精英,团队人数越多说明这个导游变现能力越强,变现能力也直接影响导游的收入以及是否有更多工作更好的工作机会,所以这样的团对于导游来说客人不买东西会影响导游的不仅是收入甚至是饭碗。 这就是为什么香港总有旅游丑闻曝出来,说又是导游骂人了,没有服务,其实这样的事情香港应该天天都有,是常态。
就像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有低价有一定会有伤害!正常的港澳纯玩的报价比自由行不会差多少,顶多旅行社在门票的采购和酒店的预定上会有些优势,在目前各大旅游网络平台都可以获得差不多的价位。任何旅游线路超出正常逻辑的低级,都应该问下为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