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新闻网 2015-10-12 15:21:20
记得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有人高呼,2015年将是分布式在中国大发展的元年,小编当是就觉得,不可能,还要等几年。而这大半年的事实说明,对中国分布式的发展,并没有迎来大发展,只是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稍微的进步而已。
至于为何得出2016年中国光伏企业将更加艰难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不看好的原因。
首先我们看下来自上个星期发生在欧洲的新闻:西班牙6个月后起征“光伏税。
但据西班牙能源部暗示政府会基于发电规模和基本费用,对已有电站和新建电站同时收费。能源部解释道政府向电站收费不是为了降低电网的损失,而是为了减少整个发电系统的运转成本。
这项费用将会在六个月后开始征缴。规模在10KW以下的非内陆光伏电站可以免交基本费用,但仍需按其发电量交付一定费用。
不顾光伏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反对,法令规定缴纳的费用计算要基于电站的总产出,而不是净余额。
而这两年光伏安装最为火热的另一个国家:英国。
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部将于明年正式实施的FIT(可再生能源固定价格收购制度,或称上网电价补贴)削减政策。消减比例高达87%。英国光伏贸易协会为此曾对英国政府警示,在未来18个月中,英国3万5千光伏人中的2万7千人将失去自己的工作。
其实西班牙的光伏市场,自从前两年的欧债危机来,政府无力补贴后,光伏市场已经是如同死水一般的寂静,而政府推出如此的“光伏税”,难道说,西班牙不懂绿色经济发展的道理?
全球所有的国家的都在往环保,清洁的能源供给而努力,而西班牙不懂这个浅显的趋势?非也,更精确的来描述的话,不如说是西班牙政府,想为以前的政府补贴让既得利益者又从嘴里掏出来,还给政府。这个才是税收的来由。“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但这个头开得性质非常恶劣,让人担忧会出现第二,三个国家,一旦财政不想支出光伏补贴的时候,还让安装者缴税的“反潮流”事件。
而英国政府为何大幅度的取消光伏补贴,来听听英国政府的说法:
英国政府能源和气候变化部表现出特有的固执,同时也一直耐心地重复解释:“我们一直注重在努力向低碳经济靠拢的同时,把津贴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我们希望能让辛苦劳作的消费者每一分都花得有价值。”
一言而之:觉得光伏补贴不划算了,所以不补贴了。看英国政府的态度,这补贴的消减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不会再有反复了。
其实英国政府消减补贴的内在原因:钱不够了。
《卫报》称,英政府估计,2015年,可再生能源补贴将达43亿英镑。按照目前的补贴规模,预计2020至2021财年,这一数字将超过91亿英镑,英国的计划是控制在76亿英镑以内。除非新增财政预算,否则难以支付新的补贴项目,所以削减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旨在节约成本,减轻财政负担。
对中国的光伏企业而言,西班牙市场容量的变化,基本影响不大,但英国市场的影响却不小。
据小编了解,上海就有一家并网逆变电器厂家,90%的产品都销售给英国市场,如今这英国市场的风景不再,这厂家明年的命运堪忧。这只是一家逆变电器厂家,还有不少的组件厂,这1-2年依靠着英国市场,勉强度日维持着。这如今吃着还香的饭碗,明年估计也难吃了。
欧美双反,两大市场的对中国产品的高关税,导致了赛维,尚德的倒闭和重组。
但不少光伏企业,依靠各种办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慢慢的开始闯过难关,企业经营状况开始有所起色。
但不要忘记,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救命“因素”在。中国政府的大力发展光伏安装,安装量是如同高粱一样,一年比一年高,不少企业也凭借此机遇,订单忙到接不过来。
据小编了解,今年不少光伏企业的订单都安排到12月份了,小单子不接了。那叫一个红火。那么问题来了,小编为何认为:在如此红火的情况下,认为明年会比今年难呢?
这问题就如同,我问一位同行,如今订单这么好,那些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为何屡屡被人做空呢?股价老是徘徊在1美金左右,那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现在的经营状况啊。他也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只是苦笑着。
原因不能理解:由于欧美的双反,中国政府被迫启动的“救市”措施,但这措施,如今看来,也越来越难操作了。
首先我们看下不久前,国电发布的,关于全额上网和余额上网的分布式区别待之的规定,有人分析到:是为了打击炒路条的投机客,小编看来,更多的是打击依靠全额上网来赚钱的投资者。而且规定中,并没有说明何时把补贴发放给全额上网的分布式业主。
而且,据悉,光伏补贴目前为止,拖欠光伏补贴已经超过100亿了。这才是中国光伏行业发展的命门所在。
补贴不能及时到位,意味着投资者不能及时资金流动,上则拖欠上游的货款,下则影响开发新的光伏电站的资金。
补贴不能到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在光伏安装量连续加码的情况下,在某些西北光伏大省的却是:光伏限电,据悉,有的高达60-70%限电,这还让人有投资电站的欲望吗?这意味着,辛辛苦苦的建设电站,发的电却不能并网,如果你万一等到了并网,又在苦苦煎熬着补贴的到来,才能拿到自己的投资收益。这过程会是何等的艰难,与电网的协调,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哪一步前行的也不容易。而这将会狠狠的打击下游这些安装商和业主的积极性。从而影响购买的频次和购买量。没钱,没流动资金,就也有可能什么都买不了了。
而这些坏消息,传导上整个产业链中的制造商环节,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在另一方面:分布式在民间并没有形成安装风潮,应用市场迟迟不能打开局面,消化过多产能。这个也是国内市场真正不能启动的一个很大原因。
此外,想在2016年解除欧美市场双反的禁令,从现在的形势看,基本不可能。
所以看来,美国人在纳斯达克做空光伏股票,也是有原因的。
眼看着,如今深陷亏损漩涡的英利,无疑,明年将更加艰难。而英利的状况,将不会是最后一个,问题只是,谁在2016年将是他的难兄难弟?这样的难兄难弟,会有几个?
来源:光伏逆变电器行家 作者:v-yang 编辑:马博
电子行业:外资撤离影响包装印刷订单走势
上半年,金仁宝、三星加快撤离步伐,伟创利远赴美国设厂,富士康大举进军印度,曾经风靡全球的中国电子产业走上了下坡路。从环比来看,营收几乎全线下跌,这是中国电子行业由盛转衰的强烈信号。按照这一趋势,下半年电子行业下降10-20%并非不可能。
制鞋业:外资基本跑光,内资鞋厂成片倒闭
从08年开始,港台鞋业就开始了大逃亡。台湾宝成、绿洲鞋业、华坚集团、赐昌鞋业等巨头早已在海外站稳脚跟,接下来便是全盘东移。不仅是珠三角,在浙江温州、福建晋江等制鞋基地都在转移或关闭。由于人工成本、厂房租金、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大量中小鞋企成片倒闭。
空调行业:上半年零售额下降27%,下半年基本没戏
上半年,国内空调市场受天气、经济下行、房地产低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空调销量甚至可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综合各电商(天猫,苏宁易购、国美在线、京东),量贩店(国美、苏宁),以及各专业店(传统经销商)的前三季度销售数据(9月份未统计,但就空调行业,15财年已结束),来看,整体空调行业实际零售额下降27%。
下半年,空调进入淡季,特别是二线及以下城市房地产陷入冰封,2015年上半年空调市场需求下滑幅度将出乎意料的加大。
空调如此,其它家电也好不到哪儿去。
快消品行业:食品饮料需求稳定,化妆品大幅下降
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上半年,贝因美、三元股份、科迪乳业业绩同比下降。蒙牛营收微降,伊利增长速度也出现下滑。汇源果汁虽然营收增长,但却录得亏损。娃哈哈、可口可乐、双汇、雀巢、康师傅等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
食品饮料作为人们的基本需求,销售量稳如磐石自不必说。但在人们收入大减,财富被房地产绑架的今天,日化用品行业就没那么好运了。一家入华十六年的世界五百强化妆品公司的员工透露,该公司今年全国销售第一次连续五个月出现十个点以上的下滑,利润下滑更在二十个点以上。而给外资化妆品企业提供包装的深圳通产丽星,继去年首现亏损后,今年上半年营收和利润再次狂跌,日化用品的行情之差可见一斑。
纺织服装行业:纺织业倒闭潮不断,服装业内外交困
近期,纺织行业新闻不断,先有纺织巨头庄吉集团也在5月份宣告破产,再有华东纺织大鳄宝利嘉集团老板欠债跑路,前不久,曾经风光无限的100年纺织老厂济南国棉一厂也破产了,另一家世界五百强浙江红剑集团也传出破产倒闭的消息。服装业行业则内外交困,一方面内需断崖式下跌,大批服装老板拖欠工资跑路。 另一方面,大量外单流向东南亚等人工成本低廉的国家。优衣库、无印良品、青山商事、利丰、东京STYLE、Honeys都在加快向东南亚转移订单。
建陶卫浴:产能严重过剩,更大的倒闭潮即将到来
由于08年后疯狂扩张,中国建筑陶瓷和卫浴的年产能全世界人民即使全部使用中国货也需要二到三年才能消化完成。近年随着房地产转趋冷淡,倒闭潮汹涌澎湃。由于房地产行业属于耐用消费品行业,一旦停止建房,恐怕建陶卫浴的需求都会极度萎缩,并且保持长达十到二十年的低潮。
家具行业:巨头纷纷破产,小厂如秋风落叶
自从2014年起,大型家具企业倒闭层出不穷。去年深圳家居巨头华源轩、富之岛宣告破产,今年5月3日拥有23年历史的广州标卓家私破产,有“东莞家具航母”之称的东莞永信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也相继倒闭。据最新数据统计,两年来仅深圳龙岗、东莞厚街、佛山龙江三个镇倒闭的家具厂多达849家。
汽车配件包装:流水落花春去也!
前几年,中国汽车销售保持站每年10%以上的增长,并成为世界头号汽车消费大车,也令国内汽车配件厂红火了好几年。
然而,进入2015,当众多汽车厂家仍在做着锦绣繁华的中国梦时,汽车突然买不动了。7月,长安汽车产销分别为16.2261万辆和16.2179万辆,同比分别下滑22.29%和8.36%。中国7月份汽车销量报150万辆,同比下跌7.1%;乘用车销量127万辆,同比下跌6.6%。创下2013年2月以来的最大降幅。
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缩招(从3000人大幅砍到400人)降薪
近日阿里巴巴校园招聘发布了一则最新的通知"我们非常抱歉地通知:由于集团人才战略调整,阿里巴巴2016校招名额确定将要缩减(名额从3000人砍到了400人),各岗位将执行更加严格的"择优录取" 标准。由于校招的渠道的顺序是"内推-实习生-校招",而现在内推渠道已经占用了一部分的名额,阿里800-1000人规模的暑期实习生,只有很少一部分拿到offer,大部分人收到的消息是待定。有些人说,这次阿里缩招降薪事件,预示着互联网冬天的到来。
手机巨头联想全球裁员约3200名非生产制造员工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对外坦言,联想此刻正面临着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的挑战"。联想控股在报告中称,为了让整体业务重新回到增长的轨道,联想集团拟采取一系列举措,其中一项涉及到裁员。将在全球范围内减少约3200名非生产制造员工,约占联想非生产制造类员工的10%,全球6万名员工的约5%。
能源巨头汉能裁员2000人
汉能在"2015年中期报告若干问题的情况说明"公告中表明,由于去年底制定的销售战略是直销模式,所以今年上半年公司在全国各地的员工人数大幅增加,但是近期销售模式进行了调整,直销模式转变为经销模式,公司将更多地依靠经销商进行销售,因此汉能将精简约2000名员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