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980
- 主题
- 8
- 帖子
- 35
- 积分
- 106
- 现金
- 109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08-11-14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1-10-2
|
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的“读5月31日江南都市报《丰城父子海南勇救溺水少年》手记”一经发表,在赣鄱大地掀起了读手记、学英雄的热潮。文章句句情切,感人肺腑,催人奋进。每每读之,不忍释手,掩卷长思,心中澎湃起伏,久久不能平静。省委书记的感动来自哪里?省委书记的发问源自什么?省委书记的“怎样向这些英雄模范学习?”的号召震耳发馈!
其实他们只是一群普通又平凡的人,可他们做出了感天动地的业绩……面对危难,倾命相救,将死的威胁扛在肩上,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面对无助,助学扶困,用温情驱散阴霾,用爱心播撒阳光;面对使命,倾心付出,倒下的是自己身躯,擎起的是百姓的安康。就是他们,诞生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大地,传唱于钟灵毓秀、俊才星驰的赣鄱之间: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信丰村民曾庆香,与岳父一起舍身从烈火中抢救出6名幼童、献出生命的宜春青年教师王茂华,在最危险的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同事的新建县西山镇副镇长熊斌,30年一如既往资助困难学生的新余离退休教师蒋国珍,将省下来的钱捐给灾区和白血病患者的华东交大修水籍特困学子徐钢,海南勇救落水少年的丰城父子,一心为民、因公殉职的铜鼓县退伍军人李天平。俯仰之间,他们书写的大仁、大义、大勇、大爱,是我们一生践行的楷模。
阅读手记,我被英雄的壮举感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英雄辈出的历史,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这“中国灵魂”,表现为: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秋瑾的“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等等,正是这种精神汇集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国魂意识,成为炎黄子孙立身砥行的精神支柱。**把这种世代相传的“中国灵魂”升华到更高境界,用来教育全党和干部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的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这种精神哺育下,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神州大地涌现出千百万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人。他们当中,有革命战争年代的刘胡兰、董存瑞,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雷锋、焦裕禄,有当代的孔繁森、牛玉儒等等。如今,在江西大地上涌现的这些英雄们,他们的身上正是传承了这种优秀的品质和精神,体现了时代精神的本质内涵,体现了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闪耀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灿烂光辉。
阅读手记,我卑微渺小的灵魂变得亮敞起来。“树欲静而风不止”。阅读这些鲜活的素材,这些曾经在红色的土地上发生过的一切,将自然而然地成为我生命历程中的一部分。这里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取义,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的济世情怀。人活着为什么?这个朴素又简单的命题,无数人为之孜孜追求。今天,面对他们,我为之释然,我心向往之。雷锋曾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手记号召“努力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楷模,成为服务人民群众的楷模,成为扬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楷模,成为社会形象的楷模”,这不正是阅读手记时给予我们的启迪?我想,他们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伟大灵魂的一部分,其实一直都在告诉我们作为中国人的使命和责任。这些朴素的语言所赋予的神圣使命,要我用一生的力量去观察、体味和思量。我知道,在这个阅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战胜自己身上的卑微和渺小,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希望这种阅读陪伴一生,我更希望用一生的阅读实践把自己同他们连接起来。
生活因阅读而充实,生命因阅读而精彩。阅读手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同英雄的心灵沟通、交流、凝聚、融合的过程,实际上是在汲取智慧、陶冶情操、接近真理。因为这样的阅读,使我看到了整个时代的精髓,看到了当今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看到了人们对未来时代的美好憧憬和无限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