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252422
- 主题
- 2
- 帖子
- 25
- 积分
- 80
- 现金
- 80
- 精华
- 0
- 性别
- 保密
- 注册时间
- 2014-11-18
- 在线时间
- 22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5-9-23
|

楼主 |
发表于 2015-3-25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三)
咱们这个帖子只是谈那些一般的中低端酒,那些咱老百姓喝的起的酒。那些天天喝名牌,一瓶上千的咱不讨论,他们也不看不是。呵呵。
有兄台提问有关酒的包装,其实很贵很贵的那几种酒包装成本反并而不高。好的高白料不比水晶的差,但为啥德州的水晶瓶卖的却很贵呢。
名酒厂对包装的品质貌似要求高,甚至吹毛求疵,因此客观上造成报价较高,价格越高质量越好嘛。可最重要的根本原因是,这头几名都是国企,你懂得!呵呵。确实花了很多钱,但买的是便宜东西。
有兄台提出广告等等销售成本,这个提到了点子上,因为这就是为啥咱老百姓喝不上好酒的原因所在。这些我也会在以后表述我的看法,不一定对,一家之言,兼听则明。
更有位老兄说我谈的好像都是小作坊,我要坦白说,距我家最近的酒厂不足200米,而半径20公里内,大小酒厂不低于十来家,其中就有一家你在央视天天能看见广告,你在超市能看见专柜,全国酒友都知道的一家,白酒行业曾经的前十,老牌白酒企业。
我们喝酒从来都是原酒,而且没有三年五年窖龄的拿出来都难为情,虽然花钱也不多。
我说这些不代表我的帖子就是正确的,就是真理。毕竟我没从事过这个行业,只不过离得近有了解而已,我只能谈我个人的看法。
而这番表述源于我习以为常的一些酒的认识,在别的城市和人聊起来,他们却很惊讶,他们的惊讶表情让我有表述的冲动。
“无商不奸”,更何况在一个没有信仰的社会里。道德只是一个高度,不要求每个人都能达到,法律是底线,谁也不能低于法律的规范。而现实貌似对人的行为、语言、甚至是思想都有法律的规范,但对某行业或产品却模模糊糊。
酒企不管口号喊的多响亮,骨子里从没把酒当做酒卖,酒只是商品。
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都追求“利益最大化”,这本无可厚非,但一段发展以后,这个目标扭曲了,或者说过份解读了,包涵了另一个含义是“成本更低化”。。
举个例子,大品牌的高端开发酒绝不能喝。
开发酒这个概念,我是耳熟能详,但多数人其实并不知道。最早搞这个经营的是国内酒业的老二,浓香白酒的老大。
具体做法就是,引入外资来厂里开发子品牌,不管你是企业还是个人,只要拿钱来,取个名字就开卖。
例如,大家知道有个x六x的酒,是五xx酒厂出品,但六和五这两个企业只是贸易关系,六出钱由五生产自己想要的产品,只是为了五的这个金字招牌。
而现在更进一步,直接就是在金字招牌下面挂个副名,比如xx尊酒、xxx牌xx妙品,等等。
消费者以为这是新产品呢,其实这只是开发商在酒厂开发的商品而已,与那款主力产品淡关系没有。
而为什么这开发酒的高端产品不能喝呢?这就与开发商的经营有关系。
开发商在开发某品牌时最少要开发三个品种,即高中低档。
在招商的时候,他会给代理商限定进货时三种档次的搭配比例。
例如,要求代理商首批拿货不低于50万,这其中高端酒不低于10万。同时给代理商一些折扣,例如50%的返利,或送一辆二十万的车什么的噱头来促使代理商接受这个条件,总之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必须保证高端酒的比例。
这50万中的40万中低端利润很低,让代理商以为真的“成本更低化”了,而那10万的高端,却可能利润是8万。而这8万就是开发商除去销售成本以外的纯利润。
开发酒的高中低的产品确实有差别,但差别却不足以这么大。
所以你如果经常消费低档酒,那么建议选大品牌的低端开发酒,多数情况物有所值。
但有能力消费高档酒话,你就只和喝主力产品,茅x就茅x,五xx就五xx,只要挂着副名字的,坚决不买,不喝。
一般这些挂着副名字的都很会伪装,首先包装非常高级,让你以为比金字招牌的还高级,并且价格比那还便宜了两三百,甚至四五百。你还会以为,这是让利于民呢,这么大的企业还是有保障的吧,就是你这一轻信,掏了钱,嗬,当了冤大头了。而酒企,廉价透支了自己的信用,却为贱卖了信用而换回来的蝇头小利沾沾自喜,说不定还要为出这主意的贼人开庆功会呢,因为他赚回来了钱,至于信用嘛,换不成钱则狗屁不是。
-------------------------------------------------------------------
地址:新钢步行街樟树原酒(鹿江®)专营店
品酒热线:18679011772(何)
18507900221(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