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7年,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宣誓就职,在当时的香港,高房价引发的民愤铺天盖地,报纸媒体都在声讨香港的高房价摧毁了香港人的梦想,压制了香港的经济。
没房的人在骂政府,想有房子住;有小房子的人也在骂政府,想买大房子;有大房子的人也在骂政府,想买更多的房子。所有人都在说自己置业难,买不起房。恩,和今天的中国人差不多。
于是,作为首任特首,董先生想一举解决这个港人置业难问题,他提出了八万五公屋计划,想要让全港人都安居乐业,在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中,董特首提出:
1、每年兴建的公营和私营房屋单位不少于八万五千个
2、十年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
3、轮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时间缩短至三年
十年内,让全香港人都买得起房,都有自己的住宅,香港人安居乐业,再也不用发愁住房问题,这是不是个好政策。好政策啊,全港人都拍手叫好,称之为大善政。
02
从2000年开始,董特首的廉价公屋建成开始入市,这一下可不得了,巨量的供应瞬间摧毁了市场,1999年刚大幅反弹20%的香港楼价应声跳水,在巨大供求预期之下,香港房价一路走跌,在2004年跌至谷底,六年间跌了七成。
到了2003年初左右,扛不住了,陆陆续续的开始有人因为房屋被银行没收拍卖而自杀,在当时的香港,负资产者有10万户之多,95-97年买入房产的人悉数被套,不仅自己拿来当首付的一辈子的积蓄没了,还倒欠银行几百万元。
于是,2003年7月1日香港街头爆发50万人大游行,抗议香港房价下跌,要求港府救市,董建华滚蛋,八万五公屋计划是造成香港房价下跌的主要原因等等言论充斥媒体。
没有人会承认自己当年是因为贪婪或者愚昧高位买入房产的,他们把一切原因都推给政府。挽救负资产者,拯救香港中产阶级,让房价上涨居然成了最大的政治正确。
于是,八万五公屋计划被实质暂停,大幅减少供地数量,董建华想让全香港人都安居乐业做一个大政绩,结果成了最大的行政败笔。
2005年,董建华黯然离任,香港在继任特首的带领下,房价就开启了一路飞涨的模式,到今天已经翻了五倍。香港人再度成为房奴,但是这一次,有董建华悲惨的先例在,还有哪个香港特首敢让每个香港人都住得上房。
七百万香港居民基本上只有不到三百万套房子供应,而且三百万套里百分之八十都在七十平方以内的房子,而且还是建筑面积,绝大部分的实际面积大概也就是三四十多平方米。
基本上要塞进一个家庭人口,价格基本上按照目前应该在400万左右,香港买房叫上车,一个上车盘,大概就是四五百万的样子(五十平),这个就是现实的香港人的生存环境,还有大概二十多万人居住在几平方米的房子里,深水埗的笼屋。挡人财路的董特首被迫离职,
香港的高房价使得香港大多数的人都在为少数房产所有者打工,无论低收入者还是高收入者的收入的绝大部分支出都在房价上。无法形成有效的财富积累,陷入恶循环的境地就是一辈子摆脱不了打工的命。
例如餐饮,服装,好不容易收入高了,结果租金又提高了,使得他们一辈子辛苦都是微薄利润获得者,没有任何希望,仅够勉强维持生活。不知他们夜晚会否想念董特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