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来有无官不贪,无商不奸的传闻,在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考试上,很多人不相信能做到公平公正,近年来“萝卜招聘”(比喻“量身定制”招聘)一词在网络上渐渐流行起来。由于公务员“逢进必考”被执行得比较到位,事业单位就成了部分有权有势者安排子女和亲属的后花园。在用人单位组织实施的专业测试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打“人情分”的现象。
江苏师范大学的一名文学硕士去年在江苏徐州市一家事业单位的公开招录中取得面试、笔试第一名,通过政审、体检,但在录用结果公示前两个小时突然被通知,她因专业不符,录用资格被徐州市人社局取消。招录单位的专业要求是中国语言文学,而她的研究生专业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虽然教育部认定两个专业是隶属和被隶属关系,但当地人社部门却不予认可,至今也未给出书面解释。她对此事的申诉似乎陷入到一场文字迷宫当中。在该事件徐州人社局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整个事件来看,徐州人社局有一些三中可能:一是确实萝卜招聘,二是像山西吕梁一样对专业理解不足,三是真的按照流程规定来的,绝对公平、公正、公开。”
但从目前的情况,在完全公开的情况看来,如果有个投票调查的话,相信全天下参加考试的人及围观的人都相信是萝卜招聘!
一路过关斩将,纪元通过了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第一,却在公示之前告知她所学专业和招录单位要求专业不符。纪元父亲认为,她的女儿受到了不公正对待,因为至今他们都未收到相关单位的书面通知,“每一关都是人社局审查的。报名时要审查、笔试时要审查、面试时要审查、体检时还要审查,到了政审时也要审查。前面都承认,一关一关过去了,到最后一关把她拿掉,任何理由都不给,也不给我们书面通知,我们都要了多少回,就这种不公正的待遇得有人负责任。”
现如今,面对就业难的现状,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已然成为了“香饽饽”,因其与其他工作相比更加稳定有保障。当然,公职岗位也需要“专业对口”,很多岗位的设置都需要不同专业的人才,报名时通过资格审核即可参加考试。可是近日,江苏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纪元却好像掉入了“文字迷宫”,明明是笔试面试第一的成绩,可是最终却告诉她由于专业不符不能录取。徐州市招聘专业要求中列的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而徐州市人社局认为纪元的专业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类”,两者一字只差都不行。笔者以为,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公正、严谨的资格政审,可背后相关只能部门的责任缺失不可忽视。
众所周知,对于任何考试、招聘来说,对口的专业就像进入这个行业的一张入场券,如果和招聘单位所要求的专业不对口,那么简便是再高精尖的人才也可能“无用武之处”。面对纪元的维权难,我们不禁要问,如果真的是专业不符合,那她是如何进入笔试考试的?为何报名之初没有提出异议,当笔试结束进入面试的资格政审时为何还是没能发现她的专业不符?种种疑问都表明,真是每个环节中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缺失,才导致了事件的发生,而在即将入职的时候通知当事人专业不符,也不免令人怀疑这是否是一场“萝卜招聘”的闹剧。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应该秉承“公开透明,择优录取”,容不得有半点马虎。近年来“萝卜招聘”已并非罕见,这不仅会让没有门路的寒门学子寒心,同时国家也达不到人才选拔的预期目的。“萝卜招聘”不仅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更使人们对公务员招录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丧失信心,更加有损政府的公信力。
本来目前广大群众都认为招考很不公平,像徐州这样的事件无疑更加证实传闻.希望徐州人社局能站出来全面公开,公平,公众的调查,给考生,给人民一个信服的交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