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央视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是一个雅俗共赏,颇受欢迎的节目,也是一个传道、解惑的工具,除了个别非常差的几期节目之外,我几乎是每期必看。
从登上《百家讲坛》的专家学者来看,可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学者对所讲内容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观点独特,意境深远,人识合一,几乎达到化境。达到这一等级的学者有周汝昌、曾仕强、易中天、马未都、钱文忠、孔庆东、袁腾飞等。周汝昌老先生一辈子研究《红楼梦》,完全做到了人梦合一,人家的讲课是讲出来,而他的讲课是从心田中倾吐出来的,是从其音容笑貌中散发出来的,他的讲课深刻、简洁而又给人回味的余地,听他的讲课可以提升你的意境!曾仕强对中国文化有着全面的理解,他既能讲解中国式的企业管理,又能深入浅出地讲解《易经》,还能剖析清末大商人胡雪岩的一生,他的一颦一笑,流露着的是中国式的智慧、幽默与豁达!易中天是一位全面提升《百家讲坛》影响力的风云人物,他的《易中天品三国》大家耳熟能详,但我认为他讲得最好并不是《品三国》,而是讲授《汉代风云人物晁错》。他在讲解晁错时,说了一个发生在晁错身上的历史现象:就是好人与好人之间也有可能水火不容,势不两立。这个观点太深刻了,也确实有道理,这完全颠覆了我们认为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的观点,说明任何东西都不能绝对化。马未都先生在说起陶瓷收藏,谈到文物鉴赏时,与一般的文物专家不同,他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能够从文物鉴赏入手,探究其身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是我所见到的最有趣味的收藏家。钱文忠则在其所讲《玄奘西游记》中,对佛学知识的把握细腻而准确,对佛学知识的普及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孔庆东在讲授《孔庆东看武侠小说》时,既有文化背景的分析,又有理论高度的总结归纳,令人击节称赏!袁腾飞在《两宋风云》中给我们介绍了两宋之际中国社会的各种风情,他指出现今古装历史剧在表现战争场面时出现的千篇一律的毛病:战斗场面像打架而不是打仗,因为过去打仗是要摆阵的,不是像历史剧中所表现的敌我双方几个人上来就一场乱打,彼此阵脚不乱很重要,这个观点非常有见地,我真希望那些拍摄历史剧的导演能知道他的见解。
第二个等级的《百家讲坛》学者对所讲内容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讲课技巧熟练,字正腔圆,节奏很好,意境比较深远,但对细节的把握上有所欠缺。达到这一等级的学者有王立群、郦波、纪连海、马瑞芳、金正昆、刘心武等。王立群虽然讲《史记》讲得不错,但他毕竟是学中文的,而不是学历史,更不是搞文物工作的,所以他对历史细节的把握有着缺陷,例如他在讲课中提到匈奴喜爱汉朝的棉花,这就是一个常识性错误,汉朝只有丝绵而没有棉花,匈奴人是喜爱汉朝的丝绵。至少在唐以后,宋末元初,中原才开始种植棉花,而在此以前,中国人的织物是丝、麻、褐。一般认为棉花是从南北两路向中原传布的。南路最早出现棉花的地区是海南和澜沧江流域,之后传到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区。北路始于西北地区,即古籍所谓“西域”。宋元之际,棉花从南北两路传布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域。由此可见,汉代中原大地是没有棉花的,王立群先生把丝绵误认为是棉花,希望他在出书时,将此错误改正!
郦波则在《大明名臣张居正》中讲得很不错,特别是他在讲课时微微眯着眼睛,略带诡秘的笑容令人印象深刻!这也是他的特色表情。纪连海则是所有上过《百家讲坛》的学者中语速最快的一位,而且效果一点也不差;马瑞芳是所有上过《百家讲坛》的女学者中综合素质最好的一位,也是所有女学者中讲课效果最好的一位,她的语音清晰,分析到位,语速不快不慢,恰到好处,文学功底深厚。毛佩琦则是《百家讲坛》中第一位讲解明朝历史的学者,虽是明史专家,但表达能力一点也不差。金正昆对于礼仪的讲解亦使国人耳目一新,而且非常实用,可以边学边用,他的讲课是《百家讲坛》中最有现实意义的讲课。刘心武在《刘心武揭密红楼梦》的系列讲座中,另辟蹊径,展现出对《红楼梦》的另一种解读,并且做到能自圆其说,实属不易。
第三个等级的《百家讲坛》学者虽然对自己擅长的东西滚瓜烂熟,能够把所讲内容讲下来,但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者对所讲内容有着片面理解而不能自圆其说,或者辞藻华丽但内容不够深刻,或者讲课效果给人感觉不好,或者功底不够,总是会露出一些破绽。在这一等级的《百家讲坛》学者有隋丽娟、蒙曼、孙立群、阎崇年、于丹、康震、姚淦铭、乔良等。隋丽娟、蒙曼两位女学者语速颇快,口齿伶俐,能够全面宣讲历史,但深度还是不够。孙立群讲课激情不够,而且语音干涩,效果不是很好。阎崇年在讲解清朝十二帝时,对清朝过于美化,有失史家的公允。例如他非常自豪说起康乾盛世,甚至与文景之治与贞观之治媲美。其实康乾盛世之时中国已经在世界上开始落后了,而文景之治与贞观之治之时中国科技、经济、文化各方面实力蒸蒸日出,都是独步世界,甚至遥遥领先的。另外,闭关锁国只是一般的封闭,而康乾盛世在闭关锁国基础上的思想禁锢才造成了中国的全面落后,故此阎崇年的观点存在很大的谬误。此外,他对满清入关时种族屠杀和强行易服剃发……等的野蛮罪行只字不提。
于丹作为一位女学者,她的讲课乍听起来感觉不错,稍为听久了一些就感到她的辞藻华丽,排比叠出,却没有飘逸之感!毫无醒世之言!她的讲课给人的感觉是肤浅而不够深刻。康震是在百家讲坛讲李白、李清照等历史人物;但他作为中文系教授,只偏重于讲解历史人物创作的诗词,而对于其他历史细节的把握远远不够,甚至出现错误。姚淦铭上百家讲坛所讲内容为《老子与百姓生活》,本来我对佛学、道家文化挺感光趣,满心欢喜地来听,结果却大失所望,姚淦铭口齿不清,语言琐碎,既无激情,也无节奏,整体效果非常不好,后来我干脆就不看了。乔良所讲的《新解三十六计》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讲课者所讲科目甚好,讲课效果却并不理想。
当然,登上百家讲坛的学者远不止我上面所提的这些人,有些人是过久了我不记得了,有些人是在上述三个等级之外不入流的学者,不值一提。现在《百家讲坛》越来越吃香了,许多学者都希望登坛宣讲,以达到出人头地、名利双收的效果。但我更希望登坛者以服务观众、普及文化为宗旨,讲好每一堂课,在此基础上再去追求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此外,《百家讲坛》的背景音乐也相当不错,例如在讲解《红楼梦》,一曲悠扬悦耳的笛子独奏意境深远、摄人魂魄;再如《玄奘西游记》中的背景音乐《 永远的长安》,气势浩大,如梦似幻,使人有穿越时空、梦回大唐的冲动!又如,我曾在《百家讲坛》收看关于《清东陵》的讲座,在谈到康熙之陵时,画面显现一个弯曲的神道,这时突然响起数声美妙的背景音乐,犹如仙音入耳,天籁遥闻,使我如痴如醉!音乐中透出一种文明的失落感,令人回味无穷。我不知道这首背景音乐的曲名,多方搜求、下载而不可得;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将这段视频抓下来,然后通过会声会影软件,将音乐分离出来,我曾试图再通过音乐软件将这段音乐的人声剥离出来,但最终没有成功,只好听音乐时兼听其中的人声。如果有谁能告诉我这段背景音乐的曲名或下载之处,我将万分感谢!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余都市网 ( 新余都市网客服电话:13607902048 )
GMT+8, 2025-5-10 11:47